早在刘累之前就有人畜龙。昔日有个f(liù古国名)国,其君名叔安,有个后代叫董父,能根据龙的嗜好和习性来喂养它,并以此服事帝舜。舜赐他姓董,官名豢龙,故称豢龙氏。刘累从小就离开家乡,到豢龙氏族那里去学习驯养龙的本领,成为当时中原部落中小有名气的驯龙手。
时值夏朝第14代君主孔甲在位,有一天天气突变,狂风大作,天昏地暗,一时间雷电交加,暴雨倾盆。一阵狂 风暴雨后,在临颍某村东南的水沟里,从天上落下两条龙,龙身五彩斑斓,非常好看,引来当地人竞相观赏。夏王孔甲闻听此事,就派刘累前去养龙。刘累带着随从赶往降龙的那个村子,发现两条龙恰好是雌雄一对,都是高额隆鼻腥红眼,两条龙须腮边分,略翻红唇呲缭牙,下阖龙髯赛阎君。每每嬉戏,就会乌云密布,狂风四起,雷鸣电闪,两条龙凭虚临风,张牙舞爪,腾云驾雾,盘旋天空。刘累高兴极了,从此就住在这个村子,精心饲养这两条龙。
后来,有一年大旱,刘累和随从不分昼夜给龙供水,周围的人也纷纷前来帮忙,结果母龙还是死了。活着的公龙没日没夜的嘶叫,嘴里还流出了许多涎水。忽然有一天,天空霹雷火闪,大雨急下,河水猛涨,不知为啥那条公龙就顺着河水游走了。
眼看一条龙死了,另一条龙跑了,无法向夏王孔甲交差,刘累很伤心,很为难。担心事情被发现,干脆将龙肉煮熟,做成一道菜,派人送给夏王孔甲,其余的分给村民吃了。孔甲吃了龙肉后,觉得此肉香味无比,又向刘累求食,刘累怕死龙事发,孔甲追究问罪,便于约公元前1873年,刘累便迁徙到尧山(大龙山)东麓,今天的河南省鲁山县隐居,隐匿了原来的名字,改称“丘”,人称“丘公”,称隐居的地方为“邱公城”。孔甲知道后,不再追究,丘公改为刘累,刘累族人遂改姓刘氏,中华刘姓遂刘累繁衍生息。早在明代前,后人把邱公城附近的耿集镇(古称竹峪寨)雅称“豢龙故里”,又在西寨门迎门额上镶刻“豢龙故里”门额石记之。刘累终卒于今河南省鲁山县邱公城,葬于邱公城东北30米处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,修筑昭平湖,刘累墓便没于昭平湖中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下载族谱网APP,找到“圈子”加入姓氏圈